历经十年发展后,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引擎。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,从先前低端的成本优势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。服务外包正在加快与各垂直行业的融合,与制造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发展迅速。中国制造2025、互联网+、人工智能等规划的推进,更是为高端服务外包产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经历十年发展,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已经从起步期迈入了黄金期。
十年间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,并且有望在数年内赶超印度,成为世界头号服务外包大国。
与此同时,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,从先前低端的成本优势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中国正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化、数字化、融合化、标准化方向创新发展,向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高品质、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。
服务外包正在加快与各垂直行业的融合,与制造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发展迅速。中国制造2025、互联网+、人工智能等规划的推进,更是为高端服务外包产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中国有望成服务外包第一
商务部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7月,中国企业累计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5530.4亿元,完成执行额3937.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7.6%和13%。7月当月,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767.6亿元人民币,完成执行额531.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7.2%和24.3%。
长期以来,中国的服务外包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。历经十年发展后,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引擎。
在9月6日中国武汉举行的2017全球服务外包大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介绍,在过去十年间,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走过了“起步期”,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。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从500多家增加至4万多家,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长了51倍。从业人员从不足6万人猛增至856万人,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从业者超过551万,服务外包已成为中国高学历人才聚集度最高的行业。
俞建华认为,未来十年,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步入大有可为的“黄金发展期”。中国商务部将着力推进服务外包转型升级,推进服务外包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,加快服务数字化进程。
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看来,中国将在未来5年之内超越印度,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第一大国。
魏建国表示,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鼓励服务外包的发展,每年的海归已达40万,并不缺少人才。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当务之急在于转变发展理念,放弃之前急功近利的产品思维,贴合服务行业本身追求更具持续性的发展。
商务部等5部门近日印发的《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一个目标,到2020年,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,年均增长10%以上。
通用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谢恩·菲茨西蒙斯表示,通用在选择全球运营中心落地地址时,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犹豫了很久,最终选择将全球运营中心放在了中国上海。
“主要是考虑市场的需要,在中国GE有很多合作伙伴,通过分享在中国的服务,我们可以在营运成本、账目管理等方面提升对接效率。”谢恩·菲茨西蒙斯说。
有着多年服务外包经历的朗坤智慧董事长武爱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中国在数年内成为头号服务外包大国是有底气的。在人才资源与素质方面,中国并不比印度差。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而这将是未来服务外包最重要的增长方向。此外,中国正在扩大开放,加大力度引进外资,并推动制造业“走出去”,这无疑会带来了更多的服务外包合同和订单。
目前中国所吸引的外商投资中,65%投入到了服务业。俞建华透露,商务部正会同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加快推进扩大服务业开放政策的落地,与有关部委沟通把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享受的金融、便利化等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。
“现在接一个海外的项目,有时候中企会有内讧,竞相降价,其结果就是服务的低品质。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服务外包平台,把投资方、设计方、建设方、运营方和设备方整合在一个平台上,有序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。”武爱斌认为,未来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打造品牌,推动标准化、平台化发展。